手机看新闻
2025年春节后,青岛楼市出现“量升价稳”的现象,但市场分化加剧。新房成交量回升,核心区与远郊表现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态势,二手房市场则以降价为主。政策托底效应有限,市场预期分化长期化。未来5-10年,青岛楼市将呈现“核心区稳中有升、近郊横盘、远郊阴跌”的分化格局。购房者需理性决策,避免跟风。
2025年春节后,青岛楼市呈现出“量升价稳”的态势。然而,市场的分化进一步加剧,核心区与远郊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新房市场:核心区热度支撑,远郊仍陷调整
春节后,青岛新房成交量连续三周上涨,上周成交721套,环比涨幅百分之105。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开发商的“以价换量”策略以及节后需求的集中释放。然而,这一现象并非市场全面回暖的迹象。例如,胶州、即墨等远郊区域的成交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,但价格持续阴跌。市北、崂山等主城区的改善盘表现亮眼,如张村河板块新盘均价3.5万/㎡,部分项目到访量单日超百组。但此类项目依赖地段稀缺性和产品升级,仅占市场少数,无法代表整体趋势。
二手房市场:降价仍是主流,局部企稳信号初现
2月青岛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下跌百分之7.6至1.25万/㎡,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房源降价出售,远郊“老破小”挂牌周期延长至6个月以上。市场以刚需客群为主,购房决策更谨慎,议价空间普遍达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。市南优质学区房、浮山后等成熟板块次新房价格趋稳,但涨幅有限。此类房源成交占比不足百分之二十,无法扭转市场整体低迷态势。
政策与市场预期:托底效应有限,分化长期化
尽管青岛近期优化了公积金政策,房贷利率处于历史低位,但政策对远郊市场的提振有限。购房者更关注收入预期和资产安全性,政策“松绑”难以激发投资需求。未来5-10年,青岛楼市将呈现“核心区稳中有升、近郊横盘、远郊阴跌”的分化格局。产业、人口、交通三大要素决定区域价值,盲目追涨远郊“概念盘”风险极高。
青岛楼市正处于“挤泡沫”与“寻平衡”的关键阶段。成交量回升的背后是价格让步和需求透支,而非市场全面复苏。购房者需摒弃“抄底”思维,结合自身需求与区域基本面理性决策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注册用户(作者)在房产圈发布,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。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房天下立场,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进行投诉。对作者发布之内容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回复还可以输入200字
19000元/平方米
38000元/平方米
11000元/平方米
36000元/平方米
18000元/平方米
14000元/平方米
10000元/平方米
9000元/平方米
10000元/平方米